信阳济和堂全案策划 系列品牌包装
墨香为济和堂药业规划了产品战略结构;创作了济和堂的品牌标志;建立了“千年济和堂,一贴好膏药”的品牌话语体系;设计了全套品牌形象、产品包装;并创意了全部产品广告。国药会初露锋芒,取得同行一致认可和代理商的欢迎。
“济和堂”原名“济世堂”,其创始人为宋代秦伯宗(1002--1086),字德润,原籍当阳(今湖北当阳),为一代民间儒医大师,通晓经学,精于医道,尤其善于用膏剂内病外治,其所在的“济世堂”远近闻名。宋仁宗的光献皇后入宫前,曾随其做官的叔父在当阳居住。有病时常请秦氏治疗而得愈,入宫后,一次有病,太医治疗无效,经她举荐,仁宗召秦伯宗治疗而获愈。被授以太医令充医师等职。并与包拯等人相交至深,深得仁宗宠信。
嘉祐元年(公元1055年),秦伯宗被中丞孙升诬陷,秦家86口被判“刺配”至义阳军(今信阳),史称“伯宗冤案”。宋神宗熙宁二年,在时任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干涉下,“伯宗冤案”始得平反。王安石力邀秦伯宗出任太医局知事。但年近七旬的秦伯宗已有心无力,求告老还乡,宋神宗念其医术高超,立朝刚毅,引用《中庸》的话称赞:“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,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”昭告天下,下旨把“济世堂”改名“济和堂”,并赐金匾“医济天下,和泽四方”。 熙宁三年(公元1070年)秦伯宗携家人隐居信阳灵山,以“济和堂”膏药悬壶济世。后把其一生膏药疗法著成《伯宗膏剂密语》,此书被李时珍称之为“集膏剂大成之书”,可惜此书现已亡佚无存。
在信阳灵山行医期间,秦伯宗把膏剂制法进一步发扬。灵山自古药材资源丰富,息半夏、桔梗、金银花、夏姑草、七月一枝花等名贵药材取之不尽。为取得地道药材,已过七旬的他亲自带人到灵山深处采药,秦伯宗制作膏药的方法十分繁琐,仅采药一项就需要90日乃至更长时间,而后经过麻油浸药→烈火煎沸→文火久熬→药枯过滤→药油滴水成珠→下黄丹→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→去火毒→涂布冷却等十余道工序。
正因如此,“济和堂”膏药药力强劲,药效神速,尤其对各种颈、肩、腰、腿疼痛效果奇特,患者用后药到病除,深得患者欢迎。据《名医录》记载:... ...卧床三年不起,秦伯宗以其膏贴之,五日可起。十日可步,十五日则与常人无异.。可工如往. ...则济和堂名传天下... ...民间对秦氏膏药有 “一两秦氏膏药,可低二两黄金”的说法。
建国后,为发掘中医瑰宝,相关部门对济和堂膏药进行了保护性开发,秦氏膏药第10代传人秦教授,把制膏秘方无偿捐献给国家,成立了济和堂健康产业,济和堂膏药已有原来的3种膏剂,发展为5大剂型,38种膏药的产品体系。产品多次出口东南亚国家。为大众健康贡献力量。